激光SLAM技术凭借稳定、可靠等性能优势,已成为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的核心技术,当前,我国激光SLAM导航技术日益成熟,移动机器人行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移动机器人进入自主导航及路径规划时期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研究所研究出了自主移动机器人Shakey,它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对象识别、自主推理、路径规划及控制等功能。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移动人机器人的研究出现了新高潮。进入90年代后,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机器人向实用化、系列化、智能化进军。
同世界机器人大国相比,我国对移动机器人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却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底,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增高,移动机器人开始进入结构化工厂。近年来,随着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仅适用于单一环境的移动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对生产生活的需求。智能移动机器人以其灵活柔性的导航及路径规划方式进入了日常生活。同时,国内多个大学也开设了人工智能学科,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
激光SLAM技术崛起,成为目前最稳定的SLAM导航方式
近年来,一种在确定自身位置的同时构造环境模型的方法,常被用来解决机器人定位与建图问题。这种被称为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的方法,是移动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最好体现,是否具备同步建图与定位的能力被普遍认为是机器人能否实现自主的关键前提条件。
目前,常用的SLAM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视觉传感器的VSLAM,另一类是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激光SLAM。
视觉SLAM专指利用摄相机、Kinect等深度相机来做室内导航和探索。到目前为止,室内的视觉SLAM仍处于研究阶段,远未到实际应用的程度,一方面,编写和使用视觉SLAM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算法的实时性未达到实用要求,另一方面,视觉SLAM生成的地图(多数是点云)不能用来做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与视觉SLAM不同的是,激光SLAM导航技术已较为成熟,也是目前为止最稳定、可靠的高性能SLAM导航方式。
思岚激光SLAM导航技术,满足众多服务机器人厂商需求
近年来, 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发展十分迅速,这种在确定自身位置的同时构造环境模型的方法,可用来解决移动机器人定位导航问题。其中,激光SLAM技术利用激光雷达作为传感器,获取地图数据,可使机器人实现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据悉,国内最早研究激光SLAM导航技术的公司,思岚科技推出的机器人定位导航开发套件满足了众多服务机器人厂商需求,它由思岚科技自主研发的RPLIDAR 系列激光雷达与定位导航控制核心 SLAMWARE 构成,可使机器人实现自主定位、自动建图、路径规划与自动避障,确实解决移动机器人智能行走难题。
目前,思岚科技的机器人定位导航开发套件分为家用版和商用版,唯一的区别在于激光雷达的差距范围,家用版目前的测距范围升级至8米,而商用版则为25米,此前,行业内都认为采用三角测距法则的激光雷达受制于视觉系统的限制,难以突破10m以上的测量距离,而思岚科技打破了这个局面。
激光SLAM导航技术对机器人的行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机器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位置、周边环境如何及下一步该怎样行动。
文章来源于: